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牧羽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工·在当代】王牧羽:控制水去形成水纹的过程,可能会让我和古代文本产生某种关联

2016-12-23 14:59:19 来源:雅昌艺术网作者:
A-A+

宋人赤壁图/100×97厘米/纸本水墨/王牧羽/2016年

赤壁图/28.3×27.5厘米/绢本水墨/佚名/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问:请先介绍一下您参加此次“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的参展作品。

  答:我准备了四件作品参展,都是对话古代某件山水画名作的水纹作品。一件是《宋人赤壁图》,一件是《江帆楼阁图》,一件是《溪岸图》,这三件作品全都是纯粹的水纹作品,但是不同于古画里墨线勾勒的水纹,而是我在生宣纸上控制水,自然洇化而形成的水的痕迹。这个表现方法不同于古人从自然之水到画面水纹线的概括,而是以古人的水纹为表现对象,在生宣纸上控制水墨笔触,用水的自然物质属性,还原成水本身。还有一件是重新解读元代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的《鹊山·秋色·华山》图。

江帆楼阁图/101.9×54.7厘米/绢本/李思训/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帆楼阁图水纹/180×97厘米/纸本水墨/王牧羽/2016年

江帆楼阁图/180×97厘米/纸本水墨影像合成/王牧羽/2016年

  问:本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首次采用了“个案研究”的形式来呈现艺术家的作品,您对此有哪种展示方案?又是如何看待这种个性化的大展形式?

  答:我非常赞同这次展览的“个案研究”方式。因为从本质上来说,每个艺术家的创作和生存状态,都应该是独立的个案,这跟界定怎样的画种外延没有关系。我这次展览的四件作品,因为其中相对独特的方法论,就要求相对特别的展示方式,对空间,光线,辅助设备等因素都有很高的要求。这次组委会非常支持,特意搭建独立的封闭展览空间,让这组作品的意图有了最完美的呈现,我深表感谢。

江帆楼阁图局部/纸本水墨影像合成/王牧羽/2016年

王牧羽《江帆楼阁图》投影合成展厅效果

鹊山图/34×68厘米/纸本水墨/王牧羽/2016年

  问:近几年工笔画的外延被不断拓宽,人们对工笔画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这一届展览中,还加入了水墨艺术家。您如何评价这一现象?您认为“工笔”的核心是什么?

  答:从中国的绘画历史来看,早期和盛期,其实都不存在“工笔”这个独立的画种概念的,这更多的是后来的学院教育分科的结果。在我看来,工笔不应该是一种能够在表达形式上严格界定的视觉要求,而更多是在艺术观察、体会、梳理、表达的一整套方法和实践过程中的某种相对严谨的、理性化的、思辨性的态度。这种态度有时候会对应形成某种相对工细甚至极致的画面视觉,但并不绝对。

秋色图/34×68厘米/纸本水墨/王牧羽/2016年

华山图/34×68厘米/纸本水墨/王牧羽/2016年

  问:您认为工笔的“当代性”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我认为不存在孤立的所谓工笔的“当代性”这个概念。工笔的“当代性”其实也就是水墨的“当代性”,因为中国绘画当前其实都面临同样的“当代性”任务。这个当代性既不是简单的形式语言的某种变体,也不是单纯某种新的视觉图像的出现,而更多的应该是在方法论层面,对艺术的本体、表达目的和现实、自我的深层次关系进行再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宋人赤壁图局部2/纸本水墨/王牧羽/2016年

宋人赤壁图局部4/纸本水墨/王牧羽/2016年

  问:您为什么要表现“水图”?在这个题材的表现上,您经历了哪些探索过程?

  答:南宋马远的《水图》,一直是我最喜爱的中国传统经典绘画之一。自2013年画云以来,一直有想法,想参照《水图》,画一系列有高度的《云图》。虽然也还一直未完成,但是随着不断对水图的观摩、把玩、研读,慢慢对水图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包括笔法、意境、作者创作心态、环境、指向等等。就有了一个大胆想法,用和马远相似的笔法,却是完全不同的墨法水法,重新演绎水图。

牧羽水手卷之湖光潋滟/26.8×41.6厘米/纸本水墨/王牧羽/2016年

牧羽水手卷之寒塘清浅/26.8×41.6厘米/纸本水墨/王牧羽/2016年

牧羽水手卷之层波叠浪/26.8×41.6厘米/纸本水墨/王牧羽/2016年

  我的方法是在生宣纸上,以马远画水纹的笔法,变墨笔勾线为阔笔水墨叠压。利用生宣纸的特性,墨色笔触留住,而水会洇出去。再紧接着覆盖下一笔的时候,洇出去的水会排斥颜色的覆盖,而呈现线的形状。也就是说,水纹线不是画上去的,而是水洇出去的,但其基础还是一样的笔法结构。洇出去的水痕,画水墨的画家大都熟悉,而用这方法画水的难度,就在于控制速度、方向、粗细、浓淡、通篇布局以及墨色由浓而淡而无。

  这种和古人完全不同的画水的方法,被杭春晓先生表述为“以水为水”,即所表达之图像与表达方法之间存在紧密的物质转换关系。而控制水去形成水纹的过程,又可能会让我和古代文本产生某种关联。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来熟悉和掌握这种墨法水法。到现在算是初步能得心应手,这才敢于挑战更多宋代极其精微的工笔山水画。为了纯化作品中对于水法的独立探讨,我尽量只研究水纹,而不及树石。这次展览的四件作品,就是这一阶段的呈现。

溪岸图/221.5×110厘米/绢本设色/董源/公元10世纪/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溪岸图/179×90cm/纸本水墨、影像/王牧羽/2016年

溪岸图/179×90厘米/纸本水墨/王牧羽/2016年

  问:通过“水图”,您想要向观众传达怎样的一种意境或生存体验?

  答:我最初开始画水图的时候,还一度因为找到一种新的形式语言而欣喜,在如何更完整更有新意地呈现这种形式语言上做了许多尝试,比如作品的规格、颜色、装裱方式等。但后来就慢慢更加关注于这种有水自身物质属性参与的方法的可能性探索了。结合我对古代山水画文本的兴趣,就开始了这一系列的和古画对话的作品尝试。从马远《水图》到《江帆楼阁图》到更多的山水画经典,我发现除了不断地呈现出不同面貌的水纹作品以外,在这个过程中我加深重读的古画经典和围绕作品进行的更多的历史阅读,更加让我受益和痴迷。所以这个系列我还要一直做下去。

溪岸图局部1/纸本水墨/王牧羽/2016年

溪岸图局部2/纸本水墨/王牧羽/2016年

  问:使用工笔这样一个传统画种进行当代语言探索,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答:我的水图系列,就目前的方向来看,艺术语言的纯粹化,工笔文本图像研读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入,以及如何更好地关系到自身情境,这些都是还在探索的过程中,并有空间继续发展的。再具体的就不太好说了,艺术家构想的再多,到创作的时候,也往往还是有感性发生作用,许多偶然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和方向也许都会出现,这也让艺术创作本身更加充满魅力。边画边看吧。

  艺术家简介:

  王牧羽,男,原名王强,自由艺术家。1975年生于山东,1992年起师从扬子江先生学习山水画。2006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导师岳海波先生。2010年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刘进安现代水墨工作室学习,师从著名水墨画家刘进安先生,任中国现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员。现居北京。

  展览情况:

  2016

  关注的力量——青年艺术家水墨展第三回,今日美术馆,北京

  中间地带——TA时代第三回展,时代美术馆,北京

  闟·䦦——王牧羽、曹鑫双个展,贤空间,北京

  2015

  “学院新方阵”青年水墨艺术家作品展,天大云华美术馆,北京

  水墨记:自然的双重性——当代水墨邀请展,美和院艺术中心,杭州

  知北游——王牧羽作品研究展,新绎空间,北京

  刘进安现代水墨工作室:王牧羽作品汇报展,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北京

  2014

  首届70后水墨大展,金陵美术馆,南京

  天空之城——王牧羽水墨个展,蓬艺术中心,德国美因茨

  2013

  水墨档案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牧羽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